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——《垓下歌》,尽显英雄末路时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虞姬的深情。
“彼可取而代也。
”——看到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时所说,寥寥数字,展现出其年少时的雄心壮志与不凡气魄。
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”——体现出项羽浓厚的乡土情结以及对功成名就后荣耀乡里的渴望 。
“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
”——在乌江畔自刎前发出的感慨,固执地将失败归咎于天意,而未深刻反思自身原因。
“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
”——自刎前最后的话语,既有英雄的豪迈,又透着一丝悲壮。
“今日固决死,愿为诸君快战,必三胜之,为诸君溃围,斩将,刈旗,令诸君知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
”——表明即便面对绝境,也要以战斗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,并非作战不力导致失败。
“项王瞋目而叱之,赤泉侯人马俱惊,辟易数里。
”——通过发怒呵斥吓退敌军,足见项羽的勇猛威严,气势惊人。
“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”——拒绝渡江逃生,凸显其自尊心极强,不愿苟且偷生。
“项王乃曰:‘吾闻汉使彭越略梁地,烧楚积聚,齐王信又反楚,且逐其国兵以击楚,楚兵少食尽。
汉军诸侯并起,今屠沛,日中约战。
’”——反映出项羽在局势不利时仍果断决定约战的果决。
“项王笑曰:‘君勿言,吾计决矣!’”——显示出项羽决策时的坚决,不轻易被他人意见左右。
“项王身亦被十余创。
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,曰:‘若非吾故人乎?’马童面之,指王翳曰:‘此项王也。
’项王乃曰: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
’乃自刎而死。
”——临终前的对话,展现出其坦然赴死的英雄气概。
“于是项王大呼驰下,汉军皆披靡,遂斩汉一将。
是时,赤泉侯为骑将,追项王,项王瞋目而叱之,赤泉侯人马俱惊,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三失。
”——生动描绘出项羽在战场上的英勇无敌,以一己之力震慑敌军。
“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
项王至阴陵,迷失道,问一田父,田父绐曰‘左’。
左,乃陷大泽中。
以故汉追及之。
”——这段虽不是直接言语,但反映出项羽此时的狼狈处境与命运的转折。
“项王乃复引兵而东,至东城,乃有二十八骑。
汉骑追者数千人。
项王自度不得脱。
谓其骑曰:‘吾起兵至今八岁矣,身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,未尝败北,遂霸有天下。
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
’”——回顾自己的征战生涯,强调失败是天意而非自身能力问题。
“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
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
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……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
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”——垓下被围时的场景,体现出英雄气短、儿女情长的一面。
“项王大怒,乃自被甲持戟挑战。
楼烦欲射项王,项王瞋目叱之,楼烦目不敢视,手不敢发,遂走还入壁,不敢复出。
”——再次展现项羽的威猛,仅凭眼神呵斥就能吓退敌方射手。
“项王谓汉王曰:‘天下匈匈数岁者,徒以吾两人耳,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。
’汉王笑谢曰:‘吾宁斗智,不能斗力。
’”——提出与刘邦单挑以结束